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地《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共同探讨当前医学/健康人文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促进我国医学人文事业的发展,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牡丹江医科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医学/健康人文学术研讨会暨牡丹江医科大学第二届发展论坛于2024年12月27日—30日成功召开,全国66所高校、医院、出版社等机构的近300名代表现场参会,2000余人线上参会。本次会议是学校更名为牡丹江医科大学后承办的首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这也标志着我校的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28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山西医科大学原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原医学社会与人文学组组长段志光主持。学校党委书记马宏坤致欢迎辞,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致开幕词。

马宏坤书记在致辞中强调:学校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优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强医学人文师资队伍,深入开展“人文大讲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运用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生命奥秘馆、校史馆、抗疫馆等,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贯通,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此次会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坚持“两个结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王维民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医学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至关重要,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专业进步和医学人文作为医学发展的两只翅膀,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医学人文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期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同时也期待未来我们共同携手,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学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曹德品,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学会副会长孙祥军联袂主持。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王维民在题为《第四代医学教育时代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报告中以医学图片为切入点讲解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并阐述了第四代医学教育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北京大学博雅学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监事长张大庆在题为《组织与规划:新中国初期的疾病防控》的报告中从历史的视角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的疾病防控发展史;上海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原主委何裕民在题为《AI时代的医学人文之冲击及机遇》的报告中分析了AI时代医学人文面临的冲击与机遇;《医学与哲学》常务主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原主委赵明杰在题为《论主动健康的个人责任与政府责任》的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主动健康模式下个人责任与政府责任;浙江大学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常务副主编郭永松在题为《医学健康人文:研究与论文写作》的报告中讲解了医学健康人文为何要研究、如何研究、怎么研究以及如何书写研究论文四个命题;山西医科大学原校长、教育部医学人文与全科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段志光在题为《大健康理念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发展思考》中讲解了大健康理念下医学人文范式的变化和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守正与创新。

圆桌论坛环节由长春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兴海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牡丹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马宏坤、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副学部长金祥雷、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书记赵光、杭州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建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进祥6位专家“围绕《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如何落地”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特邀报告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第九届分会副主委、第十届分会顾问边林,新乡医学院副校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雒保军联袂主持。

牡丹江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黎英在题为《现代医学视野中的生命伦理》的报告中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实现生命的意义三个过程;山西医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郑建中在题为《统计数据中的健康信息》的报告中从统计学的维度分析了相关健康信息数据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广州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委刘俊荣在题为《身体理论视域下的健康人文教育之思考》的报告中分享了身体理论视野下的健康人文与反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健康政治学系主任李秉奎在题为《筑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政治学》的报告中围绕“健康政治学”是什么、以“信任”为中心的研究、筑建中国特色的健康政治学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汕头大学医学院原执行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社会与人文学组副组长杨棉华在题为《跨界跨学科健康人文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以《健康与社会》课程为例,讲述了汕头大学跨界跨学科健康人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历程;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程瑜在题为《日常生活中的主动健康与支持环境》的报告中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为题眼,以大健康观念与文明健康小环境为切入点,阐释了大健康与小环境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山西医科大学电教中心编导、《中华当代名医》电视系列片制片人张志坚在题为《数字人文:医学名人名家人文影像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分享了拍摄《中华当代名医》的心路历程与拍摄感悟。

大会报告环节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理事曾旸主持。

杭州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建新以《面向全体医学生全科医学素养教育思考与实践》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分享了杭州医学院全科医学素养教育的改革路径与实施成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金祥雷以《多学科融合视阈下综合大学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分享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路径;牡丹江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悦以《医学健康人文转型的逻辑理据与实践进路》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分享了医学健康人文转型的逻辑理据、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南昌医学院公共学科教学部孙琪梦以《医叙能量坊:主动健康模式下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实践》为题向大会作报告,分享了南昌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论坛由《医学与哲学》常务主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原主委赵明杰,浙江大学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常务副主编郭永松联袂主持。来自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5所高校的6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展现出青年才俊的学术潜力。

12月29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第九届全国医学/健康人文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杭州医学院代表蒋锦琴院长作了邀请发言。山西医科大学原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原医学社会与人文学组组长段志光作大会总结,他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本届大会组织有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积极、影响广泛,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受关注度逐年提升,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12月29日下午,部分与会代表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临床技能中心、影工基地、抗疫馆和校容校貌。
此次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地《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相关工作部署的一次良好实践。未来,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行动方案,探索具有牡医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推动医学人文建设纵深发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及医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供稿:教务处|编辑:杜娟|编审:李晓明